中国测绘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重要嘉宾

分论坛六

 

智能互联 促进管网安全

 

 

 

 

承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地下管网工作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

主持人:杨玉坤    地下管网工作委员会主任、正元地理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时   间:10月29日(星期四)上午9:00-12:00

地   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C302室

 

 

 

主讲人:吴志强

个人简介:吴志强,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全国城乡规划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规划院校联合会主席。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世博全国劳动模范和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城市规划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曾获多项国家级、教育部、建设部、科技部和上海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内外诸多规划设计重要奖项。

报告题目:面向2035城市规划置顶技术支撑

报告简介:吴志强院士报告围绕以下三大方向展开:一、技术预测的背景及意义;二、技术预测的思路与方向;三、未来9大技术领域展望。我国历史上每一次的国家科技发展预测工作对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国家五年科研立项,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在万物互联、智慧驱动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可以总结为10个基本背景以及五大突破方向。到2035年,城市置顶技术将主要分布在:域、能、水、建、气、生、智、安、联9大领域。未来15年里,三大智化(工作对象的智化、工作支撑的智化、工作环境的智化)都将发生颠覆性变革。谁能在这三个方面取得领先突破,谁就能在建筑规划、地理空间等领域处于世界的最前沿。

 

 

 

主持人:杨玉坤

单位:地下管网工作委员会、正元地理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职务/职称:主任委员/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讲人:卢小平

个人简介:卢小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地下管网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理工大学自然资源部矿山时空信息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智慧城市与智慧矿山、遥感信息处理、地上下三维一体化管理、无人机视频流快速处理及室内外导航与位置服务等领域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及EI收录15篇。主持完成2009年度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1项、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6项;承担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

报告题目: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信息管理与移动巡检系统

报告简介:报告由《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意义的背景介绍、开发《智能移动巡检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供水配套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构架设计思路、移动巡检装备功能介绍等组成。报告认为,目前勘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及管理等的基础数据各自保存、存储分散,且形式多样,难以通过自动化调度系统浏览、查询和统计,导致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完整的掌握配套工程基础信息,用于日常运维管理。因此,研究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受水区配套工程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旨在实现地下输水管线基础数据的可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为配套工程维护、运行管理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基础信息。此外,开发研制便携式智能移动巡检装备,可实现巡检信息采集、问题上报、接收信息等一体化巡检功能;对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配套工程的运行状态,对发现的问题推送有关人员,及时处理。

 

 

 

主讲人:陈功亮

个人简介:陈功亮,上海市测绘院第二分院总工,高级工程师。2002年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后进入上海市测绘院工作至今,工作领域包括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管线测绘等方面。主持、参与了沪杭客专GRP测量、宁杭客专CPIII控制测量、第二次上海市水资源普查、青浦区地下综合管线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宝山工业园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东海大桥控制测量等项目,多次获省部级优秀工程、科技进步奖项。近年来主要承担了上海市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规划管理课题,并参与制订了全市管线规划审批、工程许可、跟踪测量、竣工验收等阶段的管线数据标准,课题成果自2019年起在全市推广应用,累计沉淀管线规划、许可数据五千余公里。

报告题目:大型城市地下管线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探讨

报告简介:地下管线是保障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对大型城市的地下管线进行精细化管理需要统一、完整、现势的地下管线数据底版。报告以上海市地下管线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为例,从融合背景、多源数据分析、数据标准制订、融合工作流程、数据更新机制等方面全面探讨了地下管线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实现途径,为大型城市地下管线三维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提供借鉴。

 

 

 

主讲人:张书亮

个人简介:张书亮,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地理信息科学系系主任、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兼职。主要从事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时空模拟、空间数据智能化处理方法、智慧城市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技部863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12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7部教材专著,参与制定了4项国家标准和1项测绘行业标准。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首届江苏青年地理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奖获得者。作为重要参与人先后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等科研教学奖励。

报告题目:管线新基建:探索与实践

报告简介:首先从管线探测、管线软件、管线数据产品、管线应用范围、管线供需对接等方面探讨了当前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新的管线数据观和管线应用推广观支撑下的管线新基建概念。其次,通过综合地下管线与专业地下管线空间数据的差异分析,提出了采用空间相似性匹配方法和管线地理实体等相关标准支撑的“管线一张图”数据新基建,为两类管线数据的集成、融合与再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城市管线信息化应用范围有限及企事业单位管线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化管线构建和应用推广模式,以期突破管线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屏障,实现管线成果社会化利用全覆盖,释放“管线红利”。最后,对管线新基建的发展提出了实施建议和相应思考。 

 

 

 

主讲人:梁岩松

个人简介:梁岩松,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副院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委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智慧水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新技术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中的具体应用工作。主持并参与十余个智慧城市和智慧水务相关的科研与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行业应用及项目实践经验,工作中善于创新与协作。

报告题目:数据驱动智慧水务应用-污水管网入流入渗分析与诊断

报告简介:城市的良好运转离不开城市水系统的有效运行,目前城市排水管网问题严重,但城市管理者财力不足,因此如何准确的找到系统的薄弱区域进行修缮变,成了能否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解决问题的关键。以数据为核心,以智慧水务为手段,依托城市基础测绘数据,通过对城市排水管网分区域智能监测与检测,对比分析多元数据,量化诊断污水管网入流入渗情况,可以有效破解入流入渗危害,提高污水管网运行效能,有助于管网提质增效、消除黑臭水体,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针对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主讲人:王泽根

个人简介:王泽根,博士,西南石油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成都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委员、地下管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秘书长、教育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个人理事。

1985年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地图制图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相继攻读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管理与挖掘、数字管道、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奖3项。为本科、硕士和博士开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空间信息系统原理等课程;指导毕业研究生30余人,多人获省级优秀硕士毕业生、优秀学位论文奖。主持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项,教育教学成果获省部级奖励3项,出版教材、专著5部,获省部级优秀教材(著作)奖2项。

报告题目:城市燃气管网时空调峰研究

报告简介:从宏观、微观层面系统分析燃气供给和需求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影响因子与影响机理。提出时空调峰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将传统燃气调峰从单一的时间调峰思想,拓展到时间与空间并重,时空结合实现调峰,提高燃气供给的效率和保障水平。

 

 

 

主讲人:鞠建荣

个人简介:鞠建荣,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管网信息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长期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并参与了多项技术标准的编写。

报告题目:鼓楼区智慧水务平台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报告简介:随着黑臭河道整治的开展,鼓楼区如何保障整治后的攻坚成果、如何实现长效机制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实现排水系统的科学管理是确保排水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城市排水系统的信息化、精准化、动态化的管理需求,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方式。项目结合“智慧水务”理念,建立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思路,采用测绘技术和城市综合管养相结合的技术特点。项目形成一套数据现势性强且满足排水专业应用需求的排水设施数据库,包括排水管线数据库、专业属性数据库、工程管理数据库、物联监控数据库、水务设施数据库,运用“互联网+”技术,针对鼓楼区水务管理的现状,建成的基于水务设施精细化服务平台,实现了对管网设备设施的全流程跟踪,立足于运行养护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结合鼓楼区多个项目,实现涵盖调查、设计、施工等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工程的实时进展,提高了水务设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智慧水务”框架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