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绘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重要嘉宾

分论坛十五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

 

 

 

 

承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

主持人:汪云甲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时 间:10月29日(星期四)下午14:00-17:30

地 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C303室

 

 

主持人:汪云甲

 

姓名:汪云甲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职务/职称: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讲人:胡振琪

 

个人简介:胡振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能源资源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土地复垦家联合会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代表),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兼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兼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Reclamation and Environment执行主编,教育部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一直从事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和教学,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项课题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排名第一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授权国家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200余人。曾荣获矿山生态修复领域两项国际奖——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生态修复先锋奖”(Pioneer in Reclamation)(2018年)和“科技贡献奖”(2009年),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等。

报告题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报告简介: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实施中,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内涵和分类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国土空间生态问题的诊断、修复目标优选、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修复战略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

 

 

主讲人:邹友峰

 

个人简介:邹友峰,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六专业委员会主席。

      邹友峰教授长期从事开采沉陷与“三下”采煤、矿区生态遥感与灾害监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973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提出矿区地质灾害与环境多元数据监测与预警方法,建立了条带开采优化设计及其地表沉陷预计三维层状介质理论,给出了保护煤柱设计的临界变形值法、临界面标高投影法;提出了开采沉陷的相似理论和抽样定理,并对全国开采沉陷进行了科学分类,确定了各类开采沉陷预计参数确定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10部。

报告题目:黄河流域典型煤矿区生态损伤监测与修复

报告简介:介绍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指出了黄河流域煤矿区分布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矿区生态损伤信息的遥感监测与处理新理论和新发法,揭示了煤炭开采对岩层及地表造成的损伤时空特征及其演变机理,从条带开采设计优化、地表沉陷控制、地表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了矿区生态复垦与修复关键技术;对煤矿区生态损伤监测与修复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主讲人:刘文锴

 

 

个人简介:刘文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8—2022教育部测绘工程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副会长。

       刘文锴教授长期工作在测绘领域教学科研第一线。曾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地方及企业委托项目50多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在内的科研奖励10多项,出版《土地利用规划》等教材专著9部,在《煤炭学报》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

报告题目:采煤沉陷天空地多源数据融合监测与灾害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

报告简介:首先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指出了现有采煤沉陷观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利用天空地多源数据融合监测采煤沉陷情况的方法与技术。归纳了不同地质条件和采煤方法下上覆岩层与地表变形的规律,提出了产生灾害的预警关键技术。总结了创新点及成果先进性,介绍了成果实际应用效果及效益。

 

 

主讲人:张锦

 

个人简介:张锦,太原理工大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带头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副会长,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测绘通报和地理信息世界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空间数据分析和计算、时空信息平台和地理信息服务、遥感影像理解和特征提取、星地协同地学传感网地面灾害监测和预警。

报告题目:新型矿山测量内容体系和技术应用的思考与实践

报告简介:现代矿山测量已成为矿产资源开发、安全生产保障、地面灾害监测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重要基础性工作。矿山测量的任务和研究已拓展到地球空间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地面空天地一体化测绘、地下多技术组合定位和测量、矿图和矿山地理空间数据库、智慧矿山时空信息服务平台、矿山实景三维和数字孪生矿井、智能矿山开采场景感知和地理信息实时服务、开采沉陷与地面灾害监测及其防控、矿山与地下测量仪器设备、矿区生态环境评价与修复、区域矿产资源管理和协调开发等。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正在全面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工作,新型基础测绘数据的采集以地理实体为基本单元,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地上到地下、从室外到室内、从表现到内涵、从自然到社会的全面拓展,实现全息地理要素覆盖。矿山开展新型基础测绘,涉及内容体系、技术方法、标准、成果数据和平台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报告对新型矿山测量内容体系从矿山测量和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基础测绘构成、智能采矿和智慧矿山的建设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思考,结合矿区地面灾害监测、矿山测量服务和智慧矿山建设应用实践,给出一些应用实例。

 

 

主讲人:刘善军

 

个人简介:刘善军,博士,东北大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灾害遥感与数字矿山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遥感分会常务副理事长,《金属矿山》编委。

     主要从事“遥感-岩石力学”、“矿山环境遥感”、“灾害遥感”及“3S技术在地质及矿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出版《遥感-岩石力学引论》、《岩石受力的红外辐射效应》2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EI收录6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3)、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第1、3),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排名第4),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排名第1)。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报告题目:岩矿智能感知技术与智能矿山建设

报告简介: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兴起,我国矿山正在由过去的机械化、数字化发展阶段逐步迈进智能化阶段,智能矿山或智慧矿山应运而生。2020 年 3 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8 部委推出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制定了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本报告首先介绍了智能矿山的内涵、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重点介绍了基于光谱的岩矿智能感知技术及其在智能矿山建设中的作用,并介绍了该技术的目前研究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主讲人:雷少刚

 

个人简介:雷少刚,博士、中国矿业大学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采煤塌陷地与采空治理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土地科技优秀工作者。长期从事煤矿区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领域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或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型煤电基地景观生态恢复关键技术,973计划子课题:高强度开采下矿区环境损伤机理与预测等国家级项目。在SCIENCE,生态学报,煤炭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报告题目:矿区生态环境感知

报告简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明确了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基本原则。矿山生态修复要处理好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关系,就需要掌握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学习遵从自然规律,引导矿山生态自修复。为此,本报告拟介绍矿山生态环境感知的目标任务、技术原理,并拟重点实证介绍生态环境时空演变趋势感知(过程感知)、自然现象规律感知(规律感知)、生态环境要素相互关系感知(阈值感知)及其在矿山生态修复实践中应用等,以期推动3S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矿山生态精准修复。

 

 

主讲人:丛嘉志

 

个人简介:丛嘉志,高级工程师,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智慧矿山业务总监,中国矿山协会常务理事,中矿协常务委员,中国黄金矿山协会专业委员。毕业于大连理工交通工程专业,从事北斗安全监测领域10年,先后担任了港珠澳大桥监测项目、霍林河露天矿监测项目、舟曲泥石流监测项目的项目经理。个人还多次发表论文于测绘专业期刊,并积极参与了《煤矿边坡监测规范》的编制。

报告题目:北斗高精度定位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中的应用

报告简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定位、无人机、InSAR、物联网、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应用成熟。在矿山生产中,矿产资源消费正在加剧,在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保护的问题.因此,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妥善保护既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问题。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运行,千寻位置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智慧矿山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妥善保护提供有效的管理,运用自动化的手段,结合专家系统和大数据,对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以辅助决策。